患者姓名:葉某,,性別:男,,34歲,,就診日期:2020.11.16,,發(fā)病節(jié)氣:立冬 ,。
主訴:全身散在皮膚色素脫失斑2+年。
現病史:2+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顏面,、頸項部,、前臂、腕部的色素脫失斑,,呈乳白色,,表面光滑無皮疹,境界清楚,,局部輕微瘙癢不適,,患者未引起重視,未系統(tǒng)治療,,;颊咂剿貝郯疽,,夜間睡眠可,,胃納可,大小便正常,,舌淡苔白,,脈細弱。父親有白癜風家族遺傳病史多年,。
體格檢查:顏面,、頸項部、前臂,、腕部出現色素脫失斑,,呈乳白色,表面光滑,,境界清楚,。
中醫(yī)診斷:白駁風
證候診斷:肝腎虧虛證
西醫(yī)診斷:白癜風
治 法:益氣養(yǎng)血,補益肝腎
處 方:肉蓯蓉15g,、補骨脂10g,、巴戟天15g、桔梗12g,、石菖蒲12g,、山茱萸15g、蒼術12g,、茯苓30g,、楮實子15g。7劑水煎取汁三餐后溫服,,每日1劑,。
復診:經治療后好轉,。
按語:患者有白癜風家族遺傳史,平素易熬夜致肝腎虧虛而發(fā)病,。中醫(yī)認為白癜風的病因病機從五臟入手,,與肝腎關系密切,白癜風在發(fā)病前或發(fā)病時,,都可有情志上的異常,,比如情志暴躁或者抑郁等,肝主疏泄,,調暢情志,,故與肝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;其次久病致腎虛,,一般來說白癜風發(fā)病的病程較長,,可長達數年,多伴有腎虛癥狀,,如腰膝酸軟,,頭暈耳鳴等,而且白癜風往往有家族遺傳傾向,,腎為先天之精,,若先天稟賦不足則易發(fā)病,!吨T病源候論》認為白癜風的表現是皮膚表面的顏色改變,,沒有其他主觀癥狀,不痛不癢,。表明白癜風的發(fā)病多由于肝腎不足,,風邪客于肌表,久而久之,,肌膚失于濡潤,,導致白斑,病變雖然在皮膚表面,,但與肝腎有直接關系,,故治療上以補益肝腎為主。方中肉蓯蓉養(yǎng)命門,,滋腎氣,,補精血,為平補之劑,,溫而不熱,,補而不峻為君;補骨脂屬辛,、苦,、溫,,可用于腎陽虧虛,命門火衰,,能補腎助陽,,固精縮尿為臣。巴戟天,、山茱萸加強其補益肝腎之功,,與補骨脂共為臣藥;佐以茯苓,、蒼術健脾利濕,,石菖蒲化濕和胃,以鍵中焦脾土,。白癜風本為皮膚色素脫失斑,,病位在肺在皮,桔梗宣通肺氣,,載藥上行,,使氣機條暢,加強其達表達皮之功效,。